如何认定与保存商标的使用证据

2024-9-22 / 0 评论 / 753 阅读

(一)商标使用证据的认定


商标使用证据[]的意义在于证[]明商标的正确[]使用,因此商[]标使用的证据[]材料应当符合[]以下要求:

1、能够显示[]出使用的商标[]标志。

2、能够显示[]出商标使用的[]商品或服务项[]目。

3、能够显示[]出商标的使用[]主体,既包括[]商标权利人自[]己,也包括商[]标权利人许可[]的他人。许可[]他人使用的,[]应当能够证明[]许可使用关系[]的存在。

4、能够显示[]商标使用的时[]间。

5、能够证明商标使用的地域范围。

如何认定与保存商标的使用证据

(二)常见的商标使用证据


《商标法》第[]四十八条规定[]:“本法所称[]商标的使用,[]是指将商标用[]于商品、商品[]包装或者容器[]以及商品交易[]文书上,或者[]将商标用于广[]告宣传、展览[]以及其他商业[]活动中,用于[]识别商品来源[]的行为”。商[]业活动中商标[]使用的证据形[]形色色、不计[]其数,通常下[]列几种形式被[]认为是有效的[]使用证据:


1.使用商标[]的商品、商品[]包装、容器、[]标签、产品说[]明书、介绍手[]册、价目表等[]

2.有商标使[]用的、与商品[]销售有联系的[]交易文书上,[]包括商品销售[]合同、发票、[]票据、收据、[]商品进出口检[]验检疫证明、[]报关单据、与[]商标印制企业[]签订的标明商[]标的合同或其[]开具的发票等[]

3.对商标进[]行大规模广告[]宣传的资料,[]如能确认时间[]的报纸、杂志[]、电视、广播[]的广告实样;[]与广告公司或[]电台、电视台[]等媒体签订的[]标明商标的广[]告合同或其开[]具的发票;能[]确认时间的店[]堂、灯箱、户[]外广告的照片[]等。

4.商标许可[]他人使用的,[]可以提交商标[]使用许可合同[]。经商标局备[]案的使用许可[]合同,其证据[]效力要远远优[]于未备案的合[]同。

5.服务商标[]的使用证据。[]在下列情形中[]使用服务商标[],视为服务商[]标的使用:服[]务场所、服务[]招牌、服务工[]具;带有服务[]商标的名片、[]明信片、赠品[]等服务用品;[]带有服务商标[]的账册、发票[]、合同等商业[]交易文书;广[]告及其他宣传[]用品;为提供[]服务所使用的[]其他物品,包[]括使用于服务[]的介绍手册、[]店堂装饰、工[]作人员服饰、[]招贴、菜单、[]价目表、奖券[]、办公文具、[]信笺以及其他[]与指定服务相[]关的用品等。[]上述情况中能[]确认商标和使[]用时间的照片[]、实物均可作[]为使用证据。[]

6.为涉外注[]册提供的、用[]来证明商标已[]在申请国使用[]的证据。在这[]个过程中,通[]常是提交能确[]认时间、商标[]、目的地及产[]品的订单、合[]同、发票、信[]用证、提单、[]仓单等等。


(三)商标使用证据的保存


商标使用证据[]并非唾手可得[],管理不规范[]的商标权人甚[]至无法提供使[]用证据。较为[]常见的情况包[]括:实际使用[]的商标标识与[]申请商标不同[];在保存媒体[]宣传使用证据[]时,只搜集报[]道内容,不保[]留该报道刊登[]的媒体、发表[]时间,或过于[]依赖网络信息[],不保留媒体[]报道原件只保[]留网络链接;[]在保存广告中[]的使用证据时[],有广告合同[]无广告发票和[]付款凭证,也[]没有保留广告[]实样,使广告[]合同成为孤证[];在保存市场[]活动证据时,[]所保留的市场[]活动证据均无[]法体现申请商[]标;在保存展[]会使用证据时[],但没有保留[]展会的参展商[]名录,邀请函[],发票等证据[],仅保留展会[]的照片等等。[]


因此商标使用[]证据形成时应[]当注意以下两[]个方面:

1.证据内容[]的完整性、准[]确性和有效性[]

比如对于票据[]、单据的内容[]应注意填写完[]整、无瑕疵。[]有些商标权人[]在开具发票时[],只填写了商[]品名称,没有[]填写商标,或[]填写不准确或[]不全面,甚至[]开具的不是商[]标权人本身的[]发票等。这些[]错误都会导致[]证据效力的丧[]失,是国内企[]业尤其应当加[]以注意的。

2.注意使用[]证据链的完整[]收集

孤证的效力往[]往不被认可,[]比如,单独的[]商品买卖合同[],如果没有相[]应的能够证明[]合同已履行的[]其它证据,即[]便是合同内容[]极其完备,也[]被认为是效力[]很差。但是,[]如果有合同,[]又有相应的与[]合同内容一致[]的款项收据,[]有供货方与合[]同内容一致的[]出货单、购买[]方相应的入库[]单,则客观上[]形成了完整的[]证据链条,各[]个证据之间能[]够相互印证,[]其证据效力就[]远超单一的合[]同。


来源:中华商标杂志